主题:位院士痛批中国建筑:久病"高大上

发表于2013-11-30

李妍:各种雷人建筑和求高求快的摩天大楼背后,往往都有地方政府的影子。有“摩天楼专业户”之城的绿地集团,就曾直言:“地标性建筑不是我们想做的,而是政府想做”。

发表于2013-11-30

不少设计师还透露,很多建筑在设计之初,就会被长官意志左右,设计中标后,还常常因为某些领导的喜好而作出修改。所以这些雷人、短命建筑背后的权力身影,才是真正值得警惕的。

发表于2013-11-30

周东飞:我觉得这些建筑乱象的背后,其实是畸形的评判体系在作怪。官员追求政绩,但政绩本身也有各种体现方式;最扎眼的政绩当然是大楼政绩、广场政绩。大楼不能太一般化,怪、洋、惊人,最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另外,考察一下我们长期以来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多数时候高度依赖。这样的增长方式也决定了,城市必须成为大工地。谁的工,谁拆得多、拆得快、拆得狠,谁就是明星官员。

发表于2013-11-30

刘采萍:这真是“有擦粉儿的钱,没治疮的药”。与其自我陶醉于“高大上”的地标建筑,还不如在城市地下设施上多投入一点,好歹别让市民每年“看海”吧。

发表于2013-11-30

邓海建:“建筑就像一本打开的书,从中你能看到一座城市的抱负”,这句话是沙里宁说的。他还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但后面这句话在今天的中国可能要改写,比如上面我们提到的不少地方的地标,有几个是体现市民意志的?

发表于2013-11-30

城市的建筑乱象,说到底还是不懂规划与设计的人,却在正儿八经搞建筑。长官意志代替了建筑规律,结果自然就乱了章法。

发表于2013-11-30

刘采萍:还有一个背景就是,地方政府把城市当生意做。土地投机获益太大了,在土地上翻翻盖盖,就能把土地价格翻着跟头炒上去。既然如此,干嘛不建、不拆?

发表于2013-11-30

李妍:我觉得,不管是地方领导片面追求形象政绩,还是城市规划缺乏科学性,导致城市建设陷入“一届政府一套规划”的怪圈之中,主要还是因为城市建设缺乏民意参与。

发表于2013-11-30

现在不少城市的地标建筑,实际上是耗费公帑而逞私美——— 没有几座的设计、规划是听取了民意的,反而掺杂了太多长官意志和资本打算。这类建筑不仅被公众吐槽,还经常遭遇前任长官满意、后任觉得碍眼的情形,于是难逃一拆了事的命运。

发表于2013-11-30

邓海建:说千道万,公众对建筑的诟病,很多时候不是指向市场意义上的建筑商,而是市长层面的“开发商”。真正令我们纠结的,未必真是建筑的美学争论,而是建筑背后的权力问题。雷人建筑只是引线,权力乱象才是症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