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从地理教学看低碳生活

发表于2012-11-07

在全球温室效应逐渐升温的今天。低碳生活已经成为引领新生活的新潮流。地理学由于它的特殊地位,在对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优势。在2010年上海举办的第42届世界博览会上,如何更环保,如何更节能普遍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这次世博会展馆的建设也是充分响应了更环保、更节能,并把使用新能源放在了第一位,从展馆设计到建设和布展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低碳生活引领的新潮流。

发表于2012-11-07

低碳生活flow-carbonlifel指的是日常生活中所耗用的能源尽可能地降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慢生态环境恶化等等。低碳生活和我们之前的生活相比,能够大大节约能源,更绿色自然,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守的。从长远角度来看,中学生是我们的未来,所以要从小树立低碳生活的理念,让低碳生活伴随他们的一生。而地理学,因为主要研究人地的关系。所以可以很好地帮助中学生建立低碳环保的意识。本文就从地理教学出发,就如何培养高中生的低碳环保生活意识做了简单的探讨。

发表于2012-11-07

一、地理教育和低碳生活

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和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更多的环境在遭到污染和毁坏,土地沙漠化加速,人口增长过快等等问题的出现。这些都将成为我们地理科目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高中地理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对以上这些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帮助中学生建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发表于2012-11-07

在近些年以来,随着全球科技的飞速发展,工业也在极速进步,所以我们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了比以前更多量的二氧化碳,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全球气候不断变暖,而全球变暖则会严重影响我们人类的生态平衡,比如有科学家表明,因为全球持续变暖,会使全球出现更多的降水,这就会造成全球水循环的变化,如果地球表面的温度继续持续升高,在2050年的时候,地球两极的冰山会大幅度融化,海平面会大大升高,直接会导致近海城市的消失,比如我国的上海,美国的纽约,日本岛等等。另外,温度的上升,有可能会导致人类男女的比例失衡,高温环境更容易创造男宝宝,低温环境更容易创造女宝宝,所以不仅是研究人员担心,我们一样担心,在若干年后的一天,人类会出现男女的严重失衡。联合国环保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说,在二氧化碳减排的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中学生是我们的未来。对于让他们明白低碳环保这一概念更有实际的意义。’我们要充分运用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和课下的时候要努力培养中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引导他们成为今后实行低碳环保的先行者。

发表于2012-11-07

二、对于地理教学中培养中学生低碳环保的具体方法

1 在地理教学中认识低碳环保的意义。因为平时学习任务比较繁重,所以很多中学生对于低碳环保是没有清晰的概念。地理老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为中学生讲解推行实行低碳环保生活的意义。在教学的时候,要让中学生明白持续变暖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的增加。然后对全球变暖可能产生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进行讲解。让中学生明白我们现在推广低碳环保生活的必要性,只有真正认识了低碳环保,学生们才能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的习惯。

发表于2012-11-07

2 在地理教学中加强低碳环保生活的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举办低碳生活方面的活动来加深中学生对低碳环保的认识。让中学生来影响更多的人也参与到低碳生活中来。比如开展一些和我们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活动,诸如学校用电、用水方面的节能提倡,参加地球熄灯一小时的活动等,加大低碳环保的宣传。班级内部还可以把黑板报充分利用起来,让低碳概念深入人心。

发表于2012-11-07

3 教师以身作则,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笔者以为,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我们人类的一种优良习惯。所以,在我们进行学校教育的同时,一定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从我们自身做起,节能减排。比如平时关电脑的时候,不仅要关掉主机,显示器也需要一起关闭;平时少用一次性餐具;去超市购物的时候,少买一个塑料袋等等,这些看似是生活中点滴不起眼的小事,但如果我们所有人都这样做的话,那力量绝对不可小觑。

发表于2012-11-07

3 教师以身作则,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笔者以为,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我们人类的一种优良习惯。所以,在我们进行学校教育的同时,一定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从我们自身做起,节能减排。比如平时关电脑的时候,不仅要关掉主机,显示器也需要一起关闭;平时少用一次性餐具;去超市购物的时候,少买一个塑料袋等等,这些看似是生活中点滴不起眼的小事,但如果我们所有人都这样做的话,那力量绝对不可小觑。

发表于2012-11-07

总之,在当前温室效应逐渐升温的今天,我们和环境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张。我们如何对待环境,环境就如何对待我们。所以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经济的增长模式,推行低碳环保的新生活。地理教师要充分发挥我们地理学科的优势,让中学生不仅仅学好地理知识,更要从长远角度来为我们的人类生活做打算。广大地理教学工作者也要充分利用我们课内外的资源,帮助中学生建立低碳生活的观念,并帮助他们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

发表于2012-11-07

在全球温室效应逐渐升温的今天。低碳生活已经成为引领新生活的新潮流。地理学由于它的特殊地位,在对培养中学生的环保意识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优势。在2010年上海举办的第42届世界博览会上,如何更环保,如何更节能普遍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这次世博会展馆的建设也是充分响应了更环保、更节能,并把使用新能源放在了第一位,从展馆设计到建设和布展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低碳生活引领的新潮流。

低碳生活flow-carbonlifel指的是日常生活中所耗用的能源尽可能地降低,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慢生态环境恶化等等。低碳生活和我们之前的生活相比,能够大大节约能源,更绿色自然,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守的。从长远角度来看,中学生是我们的未来,所以要从小树立低碳生活的理念,让低碳生活伴随他们的一生。而地理学,因为主要研究人地的关系。所以可以很好地帮助中学生建立低碳环保的意识。本文就从地理教学出发,就如何培养高中生的低碳环保生活意识做了简单的探讨。

一、地理教育和低碳生活

地理学科是研究人类和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我们不难发现,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更多的环境在遭到污染和毁坏,土地沙漠化加速,人口增长过快等等问题的出现。这些都将成为我们地理科目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高中地理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对以上这些问题的探讨和研究,帮助中学生建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在近些年以来,随着全球科技的飞速发展,工业也在极速进步,所以我们人类向大气中排放了比以前更多量的二氧化碳,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全球气候不断变暖,而全球变暖则会严重影响我们人类的生态平衡,比如有科学家表明,因为全球持续变暖,会使全球出现更多的降水,这就会造成全球水循环的变化,如果地球表面的温度继续持续升高,在2050年的时候,地球两极的冰山会大幅度融化,海平面会大大升高,直接会导致近海城市的消失,比如我国的上海,美国的纽约,日本岛等等。另外,温度的上升,有可能会导致人类男女的比例失衡,高温环境更容易创造男宝宝,低温环境更容易创造女宝宝,所以不仅是研究人员担心,我们一样担心,在若干年后的一天,人类会出现男女的严重失衡。联合国环保规划署执行主任施泰纳说,在二氧化碳减排的过程中“普通民众拥有改变未来的力量”,中学生是我们的未来。对于让他们明白低碳环保这一概念更有实际的意义。’我们要充分运用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在课堂教学和课下的时候要努力培养中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引导他们成为今后实行低碳环保的先行者。

二、对于地理教学中培养中学生低碳环保的具体方法

1 在地理教学中认识低碳环保的意义。因为平时学习任务比较繁重,所以很多中学生对于低碳环保是没有清晰的概念。地理老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为中学生讲解推行实行低碳环保生活的意义。在教学的时候,要让中学生明白持续变暖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的增加。然后对全球变暖可能产生的一系列严重问题进行讲解。让中学生明白我们现在推广低碳环保生活的必要性,只有真正认识了低碳环保,学生们才能养成良好的低碳生活的习惯。

2 在地理教学中加强低碳环保生活的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举办低碳生活方面的活动来加深中学生对低碳环保的认识。让中学生来影响更多的人也参与到低碳生活中来。比如开展一些和我们实际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活动,诸如学校用电、用水方面的节能提倡,参加地球熄灯一小时的活动等,加大低碳环保的宣传。班级内部还可以把黑板报充分利用起来,让低碳概念深入人心。

3 教师以身作则,倡导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笔者以为,低碳生活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我们人类的一种优良习惯。所以,在我们进行学校教育的同时,一定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从我们自身做起,节能减排。比如平时关电脑的时候,不仅要关掉主机,显示器也需要一起关闭;平时少用一次性餐具;去超市购物的时候,少买一个塑料袋等等,这些看似是生活中点滴不起眼的小事,但如果我们所有人都这样做的话,那力量绝对不可小觑。

总之,在当前温室效应逐渐升温的今天,我们和环境的关系也变得更加紧张。我们如何对待环境,环境就如何对待我们。所以我们必须转变传统经济的增长模式,推行低碳环保的新生活。地理教师要充分发挥我们地理学科的优势,让中学生不仅仅学好地理知识,更要从长远角度来为我们的人类生活做打算。广大地理教学工作者也要充分利用我们课内外的资源,帮助中学生建立低碳生活的观念,并帮助他们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