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正定新区崛起: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榜

发表于2013-10-28

正定全县47万人口,县城不大,现今不过12万人,大多数正定人还生活在农村。不管居住在平房,还是楼房里的居民,他们熟悉这个城市的每个角落,每一天的味道,对这个城市同样充满敬畏之心。深深的胡同里,他们小心翼翼地圈起伴随成长的古树。古树无言,见证着古城朝晖夕阴。

正定生活的三昧是什么?也许很多人并没有想过,答案也并不唯一。正定人淳朴、热情、幽默,也十分念旧。为生活奔波中,他们历练了正定的城市品格。


发表于2013-10-28

念旧:整理古史,激励后学

正定人念旧,他们雅好文史,结为圈子,梳理这个城市历史上发生的大小事件,来往过的各色人等。即便离开正定外地生活的人,也一直关注家乡的发展,以身为正定人骄傲。

早在20年前,正定就成立了“正定古文化研究会”,郑孝燮、罗哲文、史树青等文史大家房价 户型 二手房 租房)作为顾问,还坚持编纂会刊《古圃》,刊发研究会同仁撰写的正定文史文章。多年来,正定文史资料的整理已蔚为大观。可以说,正定的古文化日渐为大众所知,一方面是因为知名学者的慧眼识珠和不吝揄扬,还跟这些乡土学者的孜孜矻矻地挖掘整理分不开。

在正定当地的学者中,县教育局原局长王志敏、封贵元等人被视为核心人物。王志敏毕业于北京大学,雅好诗文。他与友人朱博华合作写了一篇《正定赋》,洋洋洒洒千余言:“庚寅之春,清风穆如,登古垣而凭眺,揽气象之雄浑,察物命之律动,觉万类之勃发……”抒发对正定这方水土的赞颂之情。曾在上世纪80年代价格 动态 户型图 论坛)的文学热中大放异彩的贾大山,1997年英年早逝,王志敏很快为这位乡贤做了详实的传记。

封贵元从多部正定县志整理出厚厚的正定明清大事件,每一年正定的大事全都有了。大事记详细到连村落历史也有闻必录。诸如,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完县南腰山郭姓村民到正定定居,为表示不忘祖居地,将村庄定为“完民庄”。

曾在正定县地名办工作过的张银耀,写得一手好字,曾系统整理赵云的资料,将赵云的一生写成剧本,普及赵云事迹。

在正定一洲医院西侧,有一个不起眼的小书店,名叫正定常山孺子读书社,书店经营者是傅志伟。以前,正定的文化人一直缺少一个合适的谈艺论文的场所。从1999年开始,这个小书店就成了正定文化小论坛,每月举行两次沙龙活动。思想的碰撞丰富了各自的视野。古文化研究会的王志敏就是沙龙常客。在这里,他找到更多热爱正定文史的同道。

正定偶或成为舆论热点,这些学者们也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在北洋总理王士珍故居是不是可以开饭店的争议中,正定古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樊志勇说,王家大院成为饭店后,确实吸引来很多人来参观,但是他不赞成将此改做饭店。他认为,应把王士珍故居做成王士珍名人馆及正定民俗博物馆。而正定文联副主席刘瘦云则认为,王家大院如果可以建造博物馆加以利用,当然不错,但是王士珍的博物馆如何展陈?展陈了谁来看,值得思考。而经过修缮开设饭店茶社,同时,适当展出王士珍的生平简介,未尝不可。这不一定是最好的方式,却不失为一种有益的探索。

在不断的争鸣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古城文化的保护。王志敏说,近年来,正定人对正定的研究已经是“遍地开花”。

上世纪90年代末,正定电视台开办了一个栏目“天南地北正定人”,采访在各行各业中做出重大贡献的正定老乡,受到当地群众的强烈关注。这些功成名就的正定人,成了当地学生学习的榜样。


发表于2013-10-28

希望正定能发展起来啊


发表于2013-10-28

跟石家庄合并了 挺好的  这样发展更快

发表于2013-10-28

关键是企业都来啊

发表于2013-10-28

这里说的正定也挺好的 哈哈哈哈哈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