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

主题:工作在北京,我却选择了石家庄买房 说说我放弃北京的理由

发表于2010-05-27

现在很多人纷纷逃离了北上广~~

(名词解释北上广:即北京、上海、广州,用这三个城市来泛指中国的一线大城市)

我虽然学习在这座城,青春度过度过在这座城

北京大都市闪闪发光,机会多,压力大,却不一定为我而备。



发表于2010-05-27

理由很多啊

一线城市有优越感,二线城市有归属感

城市是一种出身。北京有个小区外竖着偌大广告牌:“没有户口,怎么上好学校!”北上广的户口人人都知矜贵,所以早针对你设下城市门槛――你说你属于这座大城市,却没有这座城市的户口;你说你拥有这座城市的房子,其实距离市中心20公里;你说你在这个城市创造了人生价值,其实存款还不如二线城市的公务员。收紧的一线城市能给予你优越感,宽松的二线城市却能创造属于你的归属感。

一线城市胜在GDP,二线城市胜在CPI

普遍的困惑是:为什么选择一线城市的人,拿着一线薪水,却沦落下流社会?为什么选择二线城市的人,拿着二线薪水,却获得一线的生活品位?新发布的《中产家庭幸福白皮书》发现,江苏、四川、福建、重庆四地幸福指数最高,经济最为发达的深圳、北京、上海、浙江幸福指数最低,一线城市“伪幸福”的人最多――皆因一线城市用金钱计算GDP,二线城市用幸福计算CPI,在北京要1万块钱买到的幸福,在石家庄3000元就够了。

一线城市让人见世面,二线城市让人拓视野

作家萧乾说:“人生就是一次不带地图的旅行。”在《一生要去的中国100个地方》书中里描述了100个地点,一般中国人永远没法去完全。到过一线城市见过世面,到过二线城市去开拓视野的人,有机会成为真正懂中国的人――他会在中国城市的细微处,发现中国城市原来并未千城一面,市井处隐藏的是中国的多元化。

发表于2010-05-27
一线城市适合小众者,二线城市适合生活家

为什么一线城市那么多文艺青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卢卡斯曾简单回答过这个问题:“如果不是为了和其他人在一起,为什么要支付曼哈顿或者芝加哥闹市的高昂房租呢?”小众者在故乡或是异类,但一到一线城市,最好是北京,总能找到志趣相投者;但若你是拥有平常心的生活家,反而适合留在二线,因为它的节奏往往与慢生活能够合拍。

一线城市适合青春的前5年,二线城市适合青春的最后5年

青春的轨迹你我大概相似――也许最理想的状态是,满怀激情的时候前往一线城市建功立业,在疲惫之际降落二线城市。“职业候鸟”前往二线城市已成趋势,二线城市不再是败者复活的圣地,同样是机会之城――过去,出生地决定了个人命运;今日,城市迁移只是人生一个小转折,与成败无关,与前途无关,与国家选择扶持哪个地方富裕也无关。

一线城市是“飘之城”,二线城市是“一生之城”

二线城市和一线城市常常有一个差别:它在30分钟的交通时间半径内,总可找到你满足一生衣食住行的所有需要。北上广是分裂的,甚至可说它们由几个城市组成――候鸟族们只属于行政概念的“北上广”,他们住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方,抱怨城市未真心接纳,生活方式偏偏与一线城市的传统精神价值格格不入。飘一代是最理想主义的一代,也是幸福感最微弱的一代。

发表于2010-05-27

虽然不舍但是我放弃了北京 等到金碧园的房子交工了

我就回来了,在外漂泊久了,也许安定才是最幸福的。

在一线城市,我没有找到幸福~~

大家有多少人是异地置业,身在外地却买了这里的房子呢?

发表于2010-05-27
咱们的房子现在到五层了 听说是吧?
发表于2010-05-28
发表于2010-05-28

发表于2010-05-31
外地人在石门~~~
发表于2010-05-31

石家庄对外地人很热情的

发表于2010-05-31
异地置业 也是挺好的一个选择
上一页|1|2|下一页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