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失败的新城 给城市发展建设提警示

发表于2014-02-27

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大城市,随着外来人口的涌入,老城区饱和,为了满足生活工作的需要,城市正在不断地向外扩张。在这个过程中,北京形成了不少新城,包括像回龙观、通州、天通苑等,甚至环北京地区的燕郊等,也成了众多北漂一族的新城。不过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在谈到我国城镇化时分析认为:像北京回龙观这类新城,是失败的。(2月24日《现代快报》)

“像回龙观这类新城是失败的”,虽然官方极少这样明说,但事实就是如此。在我们的思维中,一个城市最起码应该有、经济、文化、等职能,而这些新城恰恰没有这些职能。像回龙观,几乎只有一个职能就是“睡觉”。与其称之为新城,不如称之为“宿舍”更贴切。这样的新城,不仅没有缓解城市的压力,还给城市增添了交通难题。

像北京回龙观这类第一代新城,为什么是失败的呢?其原因就是新城很少有就业岗位,人们只好去老城就业。英国在这方面有过深刻的教训,但我国却没有汲取,人家的错误道路,我们照走不误。事实上,就业岗位基本上实现城内自己解决,并实现“职住平衡”———也就是就业居住平衡——— 的新城,才是我们需要建设和发展的新城。像北京回龙观这类新城,只有“住”没有“职”,根本无法实现城市基本功能,更可悲的是,现在再想实现“职住平衡”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大城市之所以能够吸收人口,不仅是因为在这里,工作生活普遍比农村或小城镇好,更重要的是大城市集中了社会的资源。如果社会资源比较均衡,大城市还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吗?然而,大有大的好处,大也有大的难处。超大城市吸收人口的另一面,就是容易引发规模膨胀的恶性循环。现在的超大城市都有恶性循环的城市病。在大城市周边建设卫星城市,是一条缓解城市压力的有效途径,而如何建设新城,北京回龙观等前例的失败,应该能够对全国城市发展有所启迪。

在笔者看来,发展新城,不只是给不断涌入大城市的人口建一个“宿舍”而已,更应该承担分解城市职能的重任。要使新城像一个小社会,那新城就必须有新城的经济,甚至有自己的文化产业。只为“建设新城”而建设新城,必然是失败的——— 新型城镇建设,也应注意这个问题。

笔者以为,在新城建设上,应该采取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我们有所为的应该是在新城的位置上先建设或转移有吸引力的产业或资源,如果这里有足够的吸引力,新城就会自然而然生长起来。如果小城市或县级城镇也有足够的吸引力,人口还会向大城市涌来吗?现在大城市都有规模压力,减少城市人口是很头疼的事,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周边建设上,以增加其吸引力。如此或许更能事半功倍。


发表于2014-02-27

你认为呢????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