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湖南产妇手术死亡引深思 纠纷背后是医患“失信之痛”

发表于2014-08-17

 一方面指责医院“草菅人命”,一方面指责家属“无理取闹”、开口就索赔120万,对湖南产妇手术死亡,社会舆论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撕裂格局。

    产妇之死,谁之责?事件真相仍然有待权威机关进一步调查核实。产妇之死,痛的不只是患者一方,其所折射的医患信任缺失、医疗纠纷调处机制不完善、医患沟通不畅等社会痛处值得深思。


    产妇死于凶险的“羊水栓塞”、院方已尽全力救治、医院没有转移遗体……对医院的相关说法,患者家属的态度是“不相信”、有造假嫌疑。


   “中午11点把人送进去,到晚上12点才见到遗体,这么长时间,谁知道发生了什么。我们又不懂医疗知识,他们说是羊水栓塞就是羊水栓塞,谁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死者张某的公公刘科强说。


  “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但是家属却不相信我们。”湘潭县妇幼保健院一位不愿具名的医护人员说。


  “张某死亡后,手术室之所以一直没有开门,是因为我们害怕被打。”湘潭县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杨剑说,湘潭县妇幼保健院上个月就曾发生患者打医事件,医护人员普遍都抱着“能躲就躲,能避就避”的态度。


    死者的家属表示,当日曾在医院到处找医院负责人找不到。而一位医院负责人表示“不知道如何和死者家属沟通,也觉得难以沟通。”


   喧嚣之外,纠纷背后,是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医患“失信之痛”。


   此次事件中,产妇家属有踹门、砸破玻璃等行为,并提出120万元的索赔要求。


   医院答应先行支付50万元,然后双方走法律鉴定途径,但是家属坚持要“私了”。目前,双方未能就此事达成均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这是医疗纠纷解决机制不完善之弊。”湖南省律师协会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南告成律师事务所副主任曾凡林说,现实中,很多患者及其家属不愿意走法律途径,他们不相信医学会主导的医疗事故鉴定,担心专家难免会“同行相护”。另外,就医疗过错鉴定来说,耗时长,花费多,索赔效果也可能不太好。


  “患者觉得‘救助无门’之时,往往组织家属在医院摆灵堂、扯横幅等。而医院对此往往采取息事宁人的处理方式,强化了‘只要闹就能达到目的’的‘负向激励’。”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医生表示。


    羊水栓塞,是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的一系列过敏反应,可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肾功能衰竭或猝死等严重后果。这目前在国际上也是一道未完全解决的难题。


    尽管目前产妇死因还有待最后的调查结论。但院方既然诊断羊水栓塞,就有责任向家属解释病情的凶险,保障患方的知情权,也能赢得更多理解。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院长周胜华教授认为,部分医者出于“畏难”“畏惧”情绪,不愿意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甚至放弃与家属沟通,这确有不妥。现实中医患矛盾大部分都是由于沟通不够而导致。


    周胜华建议,临床医生工作繁忙,难以满足患者以及家属所有诉求。医院可以考虑设立患者接待中心,安排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主动接受患者对诊疗过程、医疗质量、服务态度、管理制度的投诉和咨询。


    还有专家认为,应建立完善、公正、透明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摒弃传统“维稳”思维主导的医疗事故处理机制。同时,采取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维护其职业尊严。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