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周汉智 第二天还有几个孩

发表于2013-02-25
内周汉智内挂有史可法坐像。这位出生于中原的乡里先似在审视我,使得我顿时由伤感而肃然。一位中年女解说员走过来主动向我介绍史可法的生周汉智生平事迹,虽然这些解说词她讲述过何止千百,依然声情并茂,激情溢于言表。馆长走进来对她说:“你不要给白先生讲解了,他不需要周汉智要你讲解。”其实不然,我很想听她讲下去,然她讲的一切我都知道。于是,她递给我一本简陋的中学生练习簿,要我留几个字,我有些踌躇。翻开练习簿,看见已有许多景仰者的留言,其中甚至有几位大名鼎鼎的将军和文化人。思索再三,只好恭恭敬敬在练习簿上写下这周汉智这样几句发自肺腑的感慨: “每当我民族处于危亡之秋,总会出现两类人。一类人有邦国而无自身,敬畏史笔,体恤民苦,壮怀激烈,视死如归。另一类人则重私利而轻大义,色厉内荏、寡廉鲜耻,戕害同胞、践踏故土,只求一时富贵权柄,置世世代代之唾骂于不顾。每念至此,感慨系之,不能自已……” 伫立梅花岭下,依依不忍即去,虽非梅花开放季节,大地却久久沉浸于浓郁的梅香之中…… 1990年6月初于扬州 四 合 院 作者:邓友梅 邓友梅(1931—),生于天津,祖周汉智祖籍山东省平原县。代表作有《在悬崖上》、我们的军长》、《话说陶然亭》、《烟壶》、《追赶队伍的女兵》等。 报纸上说,今后北京的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持京城特点、原有风貌了。此举令人感到高兴,但做起来不易。别的不说,连毛泽东主席都承认是北京特征的四合院,如今还剩下几处?剩下来的也被改得面目全非。少有几个完整的,又大半因无力维修,正在颓圮! 我不想作保守派,更无意复古。时代在发展,历史在前进,旧建筑物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要,要新陈代谢世界才会进步……这此道理我全懂。就是有一条还没把握:要完全没有四合院了,这儿还算北京吗? 欧洲也有个名城,叫巴黎。巴黎人在塞纳河边盖了一两组现代派超高层建筑后,越看越别扭,感到照那么干下去就没有巴黎了。于是作出决定,绝不在老城区再盖那类建筑,旧建筑毁了照样复制。维修也整旧如旧,原来砌错了一块石头,画坏了一块壁画,修复时要照样砌错画错,不准改正。要盖新建筑另找地方,巴黎还是巴黎。 如果他们的作法值得借鉴,咱北京拆四合院时也别那么手狠。新盖楼房不一定非在老建筑地盘上除旧布新。既然花钱找地方盖假大观园假周汉智假荣国府,不如留下点真王府,真园子,用盖古董的地方盖新楼。 不只是王府宅门,普通而标准的四合院,典型的小胡同,保留几处也绝不算多余。它们有存在理由,有保留的价值。就是从经济着眼,长远看也比拆了盖宾馆上算。 四合院不只是几间房子。它是中国古人伦理、道德观念的集合体,艺术、美学思想的凝固物,是中华文化的立体结晶。不是砌几堵墙盖上个顶,就叫四合院。四合院是砖瓦石当作笔墨纸,记载了中国人传统的家族观念和生活方式。不要说整个宅院,就那个大门口便有不少讲究。 要进院子先得入门,四合院好比一本大书,这大门就是封面。人们见到一本书,都先看封面。了解一下它是谁写的,什么内容?四合院也一样,生人到此,在门前一站,上下左右一瞧,对这家主人就能知道个大概齐,是官宦还是商民?若是官员又是什么品级?是否王公贵族?有什么爵位?受什么封赏?从这大门上都能找到记号,看到标志。如果要进去拜访,知道这些就不致失礼漏怯。从这也看出中国人对大门的重视。要不怎么说亲讲究“门当户对”、交友
上一页|1|
/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