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页|1|
/1页

主题:科技实业家李长潇的实验成果

发表于2014-06-16

4月14日讯
李长潇研究员是国际顶尖的植物克隆技术LCPCT的发明人。他不但是一位卓有成果的科学家,更是一位务实的科技实业家。他是"中国植直物克隆之父巨匠"。
由于近代植物试管克隆技术的出现,虽然在人类历史土第一次成功地进行了工厂化种苗繁育,但面对生产中大多数生产土急需、量大、价格低廉的无性繁殖种苗,该技术存在一次性投资大、成本高、技术步骤繁杂、技术易传性差、农民在生产土不能直接利用、试管苗成活率低、推广难度大等缺点,在克隆繁育苗木生产中所实际形成的生产力相当有限。
李长潇研究员近三十年来所从事的工作就是复制绿色,他潜心发明的“植物克隆产业化新技术”的成功,让他的名字瞬间被放大,在众人眼中,他是幸运而被人羡慕的,让我们常常忽略的是,在这成功背后,他所要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他的“一片绿叶一座森林”的植物克隆技术和“像庄稼一样的树木栽培模式”,是我国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农林产业的技术支撑和保证。他在国内外首次提出“植物克隆是一个先导产业和高效以产业”的理念,发明了“李长潇植物克隆技术”(LCPCT),对植物“克隆产业的技术系统创新、大规模生产开发应用、引领了多个相关领域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蓄势待发的成功实践,成为我国著名的科技实业家。
LCPCT是一个全新的植物克隆体系,经过
长期的应用实践证明,它同时对现代植物生物技术中植物组培试管克隆和人类历史应用了2000多年的常规育苗技术具有双重重大突破。李长潇被国内外媒体誉为"中国植物克隆之父"和"世界复制绿色的巨匠"。LCPCT是一个专有技术,从诞生初就显示
出对大多数经济植物无性繁育具有普遍意义,居国际领先水平。曾荣获首届中国农科城技术博览会金像奖,第九届中国发明展金奖,被国家计委列为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化推进项目。
LCPCT所用外植体繁殖单位材料小,成活率高,配套支持的现代化育苗设施投资少、简易而自动化管理能力远超过国内外水平。用植物0.3-1.0厘米长的微小外植体作为繁殖单位材料,极大地节约了种质材料,所用外植体繁殖单位材料用量比常规育苗用量少3-8倍;接种速度极快,是组织培养的3-5倍。直接接种在大田沙床或联体穴盘中,一次成苗直至供应生产或销售,不需任何移动,成活率高;离开组培大楼和全部试管克隆的条件,克隆繁育设施简易比组织培养试管内克隆投入低几十倍,按生产规模比较甚至比常规育苗也低。
一年中任何一天都可用此克隆技术启动生产。在独创的低投入条件下,无论南方北方、不同纬度、不同海拔、不同土壤、不同气候,一年四季都可用此法连续克隆繁育,多数品种均可达6-12代。用该技术繁育种苗比其他技术较少受季节影响,能实现每代在原种植物基数上按几何级数高效增殖。极大地拓展了技术应用的时间和空间。
LCPCT获得完整再生植株速度快,克隆繁育成活率高。从克隆第2代以后大规模生产成活率高达85%-95%以上。根系发达,一般3--6条根,多的达30-40条根。生根时间短,大多数植物,从接种第一天算起,经过生根、发芽、获得完整再生植株、炼苗即可出圃,真正实现了高效快繁。不同植物每一再生植株每15-60天繁殖一代,每代增殖系数为2-15倍。具有在原种植物数量基数上按几何级数高效克隆增殖的显著特点。
作为高新技术,它具有低投入、低风险、高效率、高效益的优势特点,最适合于产业化生产,现代企业机制运作。该技术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极为广阔,适合产业化推广,是改变我国传统农林发展模式的优势战略选择。最近李长潇又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与中国宁夏合办的首所防沙治沙学院合作组建了生物多样性克隆重点实验室,这一技术将走向世界,为人类的生态建设做出贡献。


上一页|1|
/1页